园林不仅是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更是城市的延伸,不仅是人类生活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生活意向和价值观念的全面体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有利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打造一张展示城市综合实力的“绿色名片”。
当阳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处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如同一块镶嵌在荆楚大地的天然翡翠。这里历史悠久,物藏丰富,交通发达,经济繁荣,被誉为“三国名城”、“鱼米之乡”、“荆楚重镇”,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园林城市”“湖北省文明城市”“湖北省卫生城市”等称号。
近四年来,当阳市以“四城联创”为抓手,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重点,充分彰显山城相依、水城相融、绿城相渗之特色,不断突出山林绿韵,提升秀水清韵,丰富文化底蕴,走出了一条“自然生态型、文化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品牌创建之路,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个绿林流韵、绿水清韵、楚风古韵、小城雅韵的魅力当阳,一个天蓝、地绿、水碧、山青的山水园林城市已展现在市民面前。
建设城市绿网,打造“绿色当阳”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也是城市的气韵。当阳市本着“增加面积,提升档次,显露亮点,创出特色”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绿化行动,打造了一座蕴蓄着丰厚,流淌着饱满,勃发着生机,舒展着希望的绿城。
绿化跟着规划走,科学布绿是前提。当阳市按照“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河渠自然化、小区花园化”的思路,精心规划,力求科学规范。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先后编制实施了《当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当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等规划,同时将城市防灾避险、节约型园林理念纳入规划,坚持城市发展、社会需求与群众期盼的有机统一,按照宜居、宜业、宜旅的生态园林城市理念,构建起“山环水依,七星伴城,阡陌林网,双带贯境”的市域绿地系统,形成了独具当阳特色的“三带三轴、七园一廊”城市绿地格局。
绿地建设塑形象,园区改造提品位。当阳市按照生态型、节约型、功能型的要求,用心建设,力求精美宜观。依托城区道路、水系,采取沿路增绿、依水植绿、建园扩绿、庭院透绿、治脏复绿、见空布绿等措施,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加强城市绿网、绿带建设,着力打造城市特色街区和绿色防护生态屏障,形成了 “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同时发展立体绿化,实施屋顶戴绿、墙面穿绿,不断拓展城市绿化立体空间。
三分创建七分管,长效保绿为人民。当阳市坚持“建管并重、依法治绿、齐抓共管”,细心管理,力求长效共管。制定城市园林绿化养护规范等规范化管理制度,强化城市绿地养护及管理。四年来,当阳市先后出台了《当阳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多项规范性文件,为园林绿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严格依法管理,各类建设项目均实行绿线管制,明确建设项目的绿地率指标,并将其纳入规划许可证核发的前置审批事项和综合竣工验收范围。更重要的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增加,确保长效养护。此外,全民齐抓共管,通过开展创园知识竞赛、市树市花征集评选等活动,让广大市民直接参与决策,不断掀起全员参与的创建热潮。
传承楚风古韵,打造“魅力当阳”
“江汉沮漳、楚之望也”,当阳境内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它不仅是先楚文化的摇篮,也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60余处三国景点,已成为当阳文化旅游的亮点。当阳市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将园林绿化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了一个具有楚风古韵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
当阳市十分注重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的精心保护和合理利用,将历史文化、自然特色、城市建设巧妙地融为一体。玉泉山是一个以森林景观为基础、宗教文物为特色、三国遗迹为依托,融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景区,同时也是当阳市民的郊野公园。玉泉寺内的隋代铁镬、唐代石刻观音像及北宋铁塔被称为“文物三宝”;其中玉泉铁塔为我国现存最高、最重和保存最完整的古铁塔,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银杏、千瓣并蒂莲和月月桂并称为玉泉寺“植物三宝”。目前,当阳共有古树名木249株,所有古树名木全部建档挂牌,精心呵护,生长良好。
三国雄风今犹在,古邑当阳正逢春。当阳是三国古战场,流传着许多三国人物故事,更有长坂坡、太子桥、娘娘井、关陵庙等饱含三国历史文化的遗迹。为突出“三国”文化,当阳市因地制宜,在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中,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将“山、水、园、文、城”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以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为主题的长坂坡遗址公园、以长坂坡水库自然风景为主同时融入关公文化的关公文化园、张翼德当阳桥独退曹军的张翼德横矛处游园、关羽祖庭关陵庙公园等公园绿地,将当阳三国文化、关公文化充分凸显出来,创造出了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园绿地。
彰显城市特色,打造“生态当阳”
当阳市结合市区总体用地布局与城区自然山体生态特色,以“生态型、节约型”园林绿化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城市山水组织绿地系统,实施依山、滨水、沿路、遍城布局绿地建设,凸显“水清岸绿”的生态当阳城市新形象。
一水护城将绿绕,清波引得笑颜开。当阳市抓住这“一水”大做文章,投资7000多万元,历经3年零3个月建成占地119公顷的临沮公园,主要工程为疏浚河床、整治漫滩、修筑路堤、拦河筑坝、置景添绿等,近年又对全园进行了大量增植,增添了公园的香化、美化效果,在当阳新老城区之间形成了一条水绿交融的风光带,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健身、游乐于一体的美好空间。
当阳雨量充足,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其中除沮河从中心城区穿城而过外,还有玉泉河、百里长渠绕城而过,为打造亲水城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通过实施“绿色当阳”、“蓝天碧水”等综合整治工程,对原污水横流的玉泉河、百里长渠采取疏浚、修建截污管道、关闭沿岸污染源等措施,建设沿河生态长廊、林荫绿道、防护林带,使城区水系得到有效保护,并形成城郊一体的立体生态环境。同时大力维护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平衡,加强水资源管理,使城区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类,保障了市民的饮水安全。
建材、化工、食品、轻纺是当阳工业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重污染行业所占比重较大。为控制污染源,当阳市在宏观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能耗低、用水少、污染小或无污染的企业;在微观上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坚持循环利用,严格项目环保准入,推动重点企业节能减排,限期治理境内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工业及生活污染源,完善企业环保档案,落实企业排污许可证等制度,坚决取缔“十五小”企业,关停率达到100%。依法加强对企业的现场检查,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达标运行。投入1.7亿元修建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等城市基础设施。通过以上水环境源头综合治理措施,使城市环境质量逐步提高。
提升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当阳”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民,提升城市幸福指数。当阳市秉承“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理念,以道路畅达、街景亮丽、城市洁净、生活美好为目标,大力开展市政设施建设和市容市貌环境整治,努力打造宜居当阳。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持续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当阳市从改善民生、服务大众的角度出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在交通、给排水、燃气、环卫、供电、通信、防灾等各项工程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提升城市的承载力。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整治市容市貌,美化生活空间。本着“大街坚决管死、小巷适当放活”的原则,实施了为菜农“安家”、为果贩“安家”、为饮食夜市“安家”、为擦鞋摊点“安家”等八大安家工程,有效破解了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屡禁不绝的怪圈;先后出台《关于市规划城区个人自建住宅规划管理办法》等制度,对未经规划许可或未按照规划许可规定进行建设的,规划与城管部门坚决予以打击;此外制定了《当阳市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确定了“上下一线、前后一面、相邻无缝、整齐划一”的管理标准,对不符合设置规范或破损的广告、雨棚进行整治规范。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基本要求。当阳市从“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出发,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从提高住房保障能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塑造群众文化品牌等方面入手,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为尺度,以安全性为突出要素,以文化为基石,以方便的公共服务为辅助,努力构筑理想的、可持续的城市人居环境。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当阳市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接下来还将持续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巩固“创园”的成果,保持“创园”的热情、信心和力度,继续推进“五个当阳”建设,向着“初步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和冲刺全国百强县(市)的目标迈进,并将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城市幸福指数的提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当阳建设成为底蕴更丰厚、特色更鲜明、环境更优美的现代山水园林城市。
上一篇:国家级园林城市-仙桃
下一篇:国家级园林城市-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