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热门推荐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设计 > 行业动态
中国环境污染严重并不是因为人多
作者: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6-05-30
“说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可以治理的,这是在骗全国人,也在骗自己。”何兵认为中国人在水污染问题上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很多人死于环境污染,危机不是将要来到,而是一直存在...

中国环境污染严重并不是因为人多

中国园林网5月27日消息:“说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可以治理的,这是在骗全国人,也在骗自己。”近日,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教授王灿发、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贾绍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解读我国地下水污染的成因与对策。何兵认为中国人在水污染问题上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很多人死于环境污染,危机不是将要来到,而是一直存在。以下为相关内容摘录:

“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可以治理好的”不可信

何兵:我们在水污染问题上有很多认识误区,首先,中国的污染问题是因为人多吗?这是一个非常错的观念。这个观念暗示着我们面对污染问题是无能为力的,因为人多。可是日本的人口密度要比中国大,但日本的环境依然很好。所以,其实我们13亿多人也完全可以生活在类似于日本那样美好的环境中,所以我不希望再去传播这个观点。

第二个错误的理念是水污染是可以治理的。深层水是经历上万年上亿年才形成的,是没有办法灌进去的,也就是说完了以后都没有了。我是学物理的,我知道这个球形半径越大体积越大,越到中心体积越小。深层地下水在内核,而内核的水量是十分有限的。我们现在所有的饮水主要靠深层地下水,所以这个深层地下水还能支撑多久?

第三个错误观念是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可以治理好的。很多人说发达国家都经历过水资源污染,但客观地说,像中国这样,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五万条河流消失了二万七千条,也就是说国家自然流淌的河流灭掉一半,国家的湖泊灭掉一半,发达国家没有经历过类似的状况。我的数据可能不精确,但是事态比这个严重。

治理水污染需要信息的充分公开

马军:我们从十年前开始做污染地图,就是把数据收集在一起,最后我们拿科学的数据去说话。这里面前期都是源自政府的数据,在中国数据也是很敏感的,我们整理的都是政府发布过的数据,不是说它百分之百是准确的,但是至少可以以它作为一个基础。十年来,可能这样的一种方式也增加了更多各方的信心,也就是说信心公开最后没有导致社会的混乱,反而使得更多的方面去认识问题,愿意一起合力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直到现在,中国在世界上首先开启了这样一个污染源信息的实时公开,大规模的企业,包括很多涉水企业,他们的数据每两个小时都能向社会上公开,这个在社会上也没有实现过,当然这个可以体现出这样的一种信心。

另外,在黑臭河的治理上,环保部和建设部已经发布了一个手机微信的应用,公众可以在这上面举报自己身边造成影响的黑臭群体。而且他们也跟我们进行了联系,希望通过“蔚蓝地图”和他们的系统进行联通。也就是说在我这上面的用户所进行的举报可以直接进入到他们的系统里去。这样一个水平的信息公开和公众的监督其实也是非常非常少有的。信息充分的公开,有利于公众的广泛参与。

环境保护都不能搞政府运动

贾绍凤:水污染能不能治好?我是有信心的。地表水污染在国外也是普遍的,在当时被称作“黑臭时代”。浅层水的更新是比较快的,但被污染以后也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来恢复,虽然长,但这只是一个周期的问题。但是深层水就是一个大问题了。目前大城市的生活水源很多地方用的还是深层水,但是原则上是不让用的。2000-2009年水资源综合规划,做了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规划,通过南水北调等一些措施,逐步把深层水替换下来。

发达国家历史上也经历了这个阶段,但是像伦敦、东京、美国的很多地方,五六十年代污染一样是很严重,一样是空气雾霾、光化学污染等很严重,但是进入六七十年代以后,发达国家通过严格的立法、执法,有效地改善了环境。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黑臭问题基本上解决。水污染有三个阶段:黑臭、中期污染,到第三个阶段就是环境干扰素,成长时间很长,对大家的微循环系统干扰很大。中国是三个阶段污染的混合,我们目前面临着黑臭。只有解决了温饱、有比较高的生活质量要求时,对环境、文化等各方面的要求才高一点。穷的时候没有钱,想治也治不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跟国外一样,到了七十年代,中国人均GDP6000美金左右,环境也开始变好了。我们的水平是温饱解决了,普遍来说要求更高更好的品质,希望周围看起来是碧水蓝天的。另一方面手里也有钱了,到了该投入治理的阶段了。按照世界上环境发展规律,环境也会转好。

第二,我自己观察、判断,这一届政府领导的发展理念转变了,把环境提到了更重要的方面。前不久习总书记关于长江领域开发的讲话中提到,不要再搞大规模开发,保护优先。以前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兼顾,事实上是偏向了经济发展,没有把环境污染在具体落实上放在重要方面。

主办: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承办:武汉园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传真):027-87582746   业务电话:13476071056   邮箱:whyuanyan_jtf@hbla.net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融科珞瑜中心T1-2-1801   湖北省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16986号-1